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
长期的创伤经历会使人进入一种名为「习得性无助」(learned helplessness)的情绪状态。曾有科学家把通往食物的门口通电,使实验室动物通过门口时遭受电击,并发现牠们会选择待在原地不动。即便门口已经断电,也永远不会再经过那道门。
我们在曾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类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为,当他们明明可以逃离某个情境,且也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时,通常都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方式解套,会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,认为这些方法一定不会成功,或是认为解药带来的痛苦比疾病更难受。这些人会频繁地落入被动式反应的窠臼,不去探索新的替代方案。他们的行为戏目会被局限,也不愿冒险,尝试新的机会,最后进入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。
若身处的环境充斥着敌意,身体便会开启「损害控管」模式。此时我们的行为戏目便会受限,永远都只做自己最熟悉的事,应用自认为可以控制的系统。
这种自动的运作方式带给人的体验,可以说已经超越一般的影响,我们可能会变成观察自己行为的第三者,就好像自己的身体有一部分被分离出来,而剩下的部分则继续生活。我们不会思考这样做对自己是否有益,也不会思考替代做法,只是持续开启自动驾驶模式,好像一切都已经在另一个时空被提前规划好了。
──安娜贝尔.冈萨雷兹《隐性创伤的情绪地雷》
……
「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,认为这些方法一定不会成功……」
这样的人在行为上很矛盾,问你该怎么办,可是你所说的他都否定。但我们要珍惜的是,他还愿意问,他还会想改变,虽然只停留在「想」,没什么改变的「行动」。
我们可以用上述摘文中提到的心理历程,来理解那种无力感、绝望感。有时间就听他说,没时间就设好界线。如果界线没设定好,无止尽地倾听陪伴,会换我们感受到无力感、绝望感。
有时我们没有那样的专业,只能请对方找专家。但可以多注意眼前的问题,吃、睡、运动都是基本,规律的生活习惯得先建立。
这本书的分享到这篇,我尽力了,要能撷取难易适中的段落,确实要花不少心思。疗癒的部分,我会切成小段,用补充的方式分享。毕竟对我来说,这种深度的疗癒用文字乘载,要解读、要理解本身就需要有相当的专业与经历。
但我会为您祝福,这是一条长远的路,有人得要到四、五十岁之后,才算走出迷雾。在治疗室中的体会,还是要透过在生活中一点一点试误与实践,才得以牢固成习惯。
愿您我都活出自己的力量,所有的人格面向最后都能为自己齐心协力。
深深地祝福您!!
长期的创伤经历会使人进入一种名为「习得性无助」(learned helplessness)的情绪状态。曾有科学家把通往食物的门口通电,使实验室动物通过门口时遭受电击,并发现牠们会选择待在原地不动。即便门口已经断电,也永远不会再经过那道门。
我们在曾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类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为,当他们明明可以逃离某个情境,且也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时,通常都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方式解套,会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,认为这些方法一定不会成功,或是认为解药带来的痛苦比疾病更难受。这些人会频繁地落入被动式反应的窠臼,不去探索新的替代方案。他们的行为戏目会被局限,也不愿冒险,尝试新的机会,最后进入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。
若身处的环境充斥着敌意,身体便会开启「损害控管」模式。此时我们的行为戏目便会受限,永远都只做自己最熟悉的事,应用自认为可以控制的系统。
这种自动的运作方式带给人的体验,可以说已经超越一般的影响,我们可能会变成观察自己行为的第三者,就好像自己的身体有一部分被分离出来,而剩下的部分则继续生活。我们不会思考这样做对自己是否有益,也不会思考替代做法,只是持续开启自动驾驶模式,好像一切都已经在另一个时空被提前规划好了。
──安娜贝尔.冈萨雷兹《隐性创伤的情绪地雷》
……
「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,认为这些方法一定不会成功……」
这样的人在行为上很矛盾,问你该怎么办,可是你所说的他都否定。但我们要珍惜的是,他还愿意问,他还会想改变,虽然只停留在「想」,没什么改变的「行动」。
我们可以用上述摘文中提到的心理历程,来理解那种无力感、绝望感。有时间就听他说,没时间就设好界线。如果界线没设定好,无止尽地倾听陪伴,会换我们感受到无力感、绝望感。
有时我们没有那样的专业,只能请对方找专家。但可以多注意眼前的问题,吃、睡、运动都是基本,规律的生活习惯得先建立。
这本书的分享到这篇,我尽力了,要能撷取难易适中的段落,确实要花不少心思。疗癒的部分,我会切成小段,用补充的方式分享。毕竟对我来说,这种深度的疗癒用文字乘载,要解读、要理解本身就需要有相当的专业与经历。
但我会为您祝福,这是一条长远的路,有人得要到四、五十岁之后,才算走出迷雾。在治疗室中的体会,还是要透过在生活中一点一点试误与实践,才得以牢固成习惯。
愿您我都活出自己的力量,所有的人格面向最后都能为自己齐心协力。
深深地祝福您!!
精彩评论